目的地搜索 用户中心

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完工,2021年1月开展首次制冰工作
2020-12-31  来源:装配式建筑产业网  阅读:

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建筑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于12月25日正式完工,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丁建明介绍,“冰丝带”计划于2021年1月将开展首次制冰工作。


 
国家速滑馆主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,高度33米,能容纳约12000名观众,外形上,国家速滑馆由22条晶莹美丽的“丝带”状曲面玻璃幕墙环绕,因此,又被称为“冰丝带”。完工后的“冰丝带”与雄浑的钢结构“鸟巢”、灵动的膜结构“水立方”相得益彰,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“双奥之城”的标志性建筑群。

国家速滑馆采用了全冰面设计,冰面面积1.2万平方米,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冰面,它还是全世界最大的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冷系统的冰面,从而实现“最快的冰”。
 
“用二氧化碳制冷非常均匀,不会出现各个部位温度不一样、冰面硬度不均匀的情况,对于速度滑冰这样的高水平竞技来说是关键性的因素。”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、总工程师李久林介绍,明年场馆将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,可以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,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、分标准进行制冰。
 
之所以采用全冰面设计,也是充分考虑赛后利用,为适应多种需求的群众性健身提供硬件支撑。李久林表示,场馆平时可接待超过2000市民同时开展冰球、速度滑冰、花样滑冰、冰壶等所有冰上运动,赛后实现可持续利用。
 
国家速滑馆在建造过程中,除了大量使用先进建造、绿色节能技术外,还应用了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。整个项目建设,无论是从幕墙系统还是到屋面系统,包括预制看台、索结构的平行施工等,均采用了BIM技术,实现了施工全过程的仿真分析,真正实现了“智慧建造”。
 
国家速滑馆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智慧化场馆,它还引入了“室内外一体化定位导航系统”、“数字孪生系统”等技术,就像给场馆配备了一颗“大脑”。拥有了“智慧大脑”的国家速滑馆,未来将为观众、赛事组织和参与者提供优质的观赛体验和完备的服务保障。
 
李久林举例,面向观众的服务未来全都体现在一个APP上,观众可以在手机上实现场外到场内的导引,清晰地看到场馆内外的餐饮和消费服务,APP还能提供AR观赛体验,看到比赛场上运动员的历史成绩等。李久林透露,目前已经开始在场馆布设相关设备和系统。
声明:以上内容整理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

相关热词搜索:国家速滑馆 冰丝带 首次制冰

上一篇:首都博物馆(东馆)定位为智慧型综合博物馆
下一篇:国内首家“碳中和”智慧园区将向全国推广经验

装配式建筑产业网•建筑工业化智慧之窗
新闻热线:010-63381153
投稿邮箱:cnpbi2020@126.com